top of page

(癌症照護)癌因性疲勞的自我檢測及照護

一、癌因性疲勞症是與癌症或癌症治療相關,造成近期活動量不成比例的疲累感,具有持續、令人感到不適、而主觀的特性,且足以影響正常生活。因此需認識癌因性疲勞症,並做好自我照護以減輕疾病帶來的不適感。


二、如何判斷是否有癌因性疲勞症?

(一)根據第10版國際疾病分類(ICD-10),癌因性疲勞症診斷則需符合以下至少六項,其中A1為必要症狀:

1.最近一個月至少有連續兩週期間,每天或幾乎每天都出現至少六項A1-A11的症狀,且A1是必定會出現的症狀:  A1感到明顯的疲累、缺少活力或需要增加休息,且與近期活動程度不成比例。 A2感到全身虛弱、沈重。 A3感到很難集中精神或注意力。 A4感到平常習慣做的事都變得乏味而不想去做。 A5感到難以入睡、睡得不安穩、早起有困難、或是睡得太多。 A6感到睡覺起來還是覺得疲累,精神沒有恢復。 A7感到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經過一番掙扎,勉強自己去做。 A8因為疲累而感到悲傷、失意、或煩躁。 A9因為疲累不堪而事情做一半就做不下去了。 A10感到記性變差。 A11只要做了費力的事,就會持續感到病懨懨、不舒服。


2.疲累不堪的感覺會干擾職場工作、家務處理、或人際互動。

3.病歷、身體檢查、或生化檢查有記錄顯示疲憊症狀為癌症或癌症治療所引起。

4.疲憊症狀不是由精神共病(如重度憂鬱症、身體化疾患、心身症、或譫妄)所引起。


(二)評估工具及評估時機:疲憊發生是因為癌症治療的結果,而非疾病惡化,請勿因害怕疾病惡化而不 願說出有疲憊情形。建議住院病人可每日評估一次疲憊情形,門診病人則於每次 回診時接受評估,並可運用疲憊日誌評估和記錄自己的疲憊情形。

常用的疲憊評估方式是使用0-10分的疲憊量尺,0分為無疲憊,1-3分屬輕度疲憊,4-6分屬中度疲憊,7分以上為重度疲憊,10分為最嚴重的疲憊,請您根據自身疲憊感直接指出對應的數字,自我監測疲憊程度。


(三)癌因性疲勞症的非藥物處置: 1.運動是癌因性疲勞症的非藥物處置中,擁有最多研究支持及成效的治療。應視個人的年齡、性別、疾病狀況和體能,打造合適且可行的個人化運動計 畫,並適時調整,讓所有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與結束治療後,均能維持規律運 動以改善癌因性疲勞症。


(1)設計運動計劃時,建議從低強度運動開始,再漸進調整為每周3次,每次20-30分鐘之低/中強度運動,視個人情況設定運動內容與強度。運動包括走路、游泳、騎自行車、坐姿運動、伸展運動、柔軟操,肢體阻力運動、健身房肌力與耐力訓練、瑜珈等,須持續運動至少達2周 以上,運動強度採漸進式增強,以最大心律為指標,增幅以不超過前次心跳之60-75%為準。


(2)所有運動須包含運動前有五分鐘的暖身運動,與運動之後有五分鐘的緩和運動,方能安全執行運動計劃。


2.生活作息: (1)能量保存法:病人面臨高度疲憊風險的期間,借由謹慎規劃個人能量分配,試圖達到降低能量耗損並平衡休息與活動的作用。具體策略包含:


甲.設定活動優先順序:選擇自己覺得最重要的事情,並思考哪些事對自己最重要?那些事是自己必須做的?是否可改變做事方法或交由家人或朋友幫忙完成?


乙.分配工作:將工作分配給其他人或尋求協助,習慣仰賴他人來完成工作。


丙.計劃活動方式:思考那些事情能在短時間內輕易完成,以及是否為想做或必須做的事;另外可將工作分階段進行,如用半天先做一部分,其餘則以能量耗損較少的方式,如洗碗機或其他替代工具或方式完成。


丁.善用能量最高峰的時間:思考一天之中的那一時段最有精力,盡量在該時段安排工作以收事半功倍之效。


戊.調整步調:調整工作、運動及休息的比例,依輕重緩急調整任務;同時在做事期間應安排短暫的休息,讓自己更有精力來完成事情。


己.休息:在感到疲倦時坐著放鬆或做一些喜歡做的事,如閱讀、聽音樂、看電視等;若真的想睡只能小睡片刻,不應超過15-20分鐘。

(2)睡眠品質不佳會使疲憊惡化,建議下列方法改善睡眠品質:  甲.每天固定時間起床,並減少非睡眠時段停留於床上的時間,若睡眠中斷後不須特意確認時間,若有睡意就繼續入睡。睡不著時應起床,可做些讓自己枯燥想睡的事,待有睡意再上床睡覺。


乙.每晚固定時間就寢,減少睡前刺激事件(如:飲食刺激性食物、玩過度刺激的電腦遊戲、看刺激性電影)。白天若疲累可以小憩片刻,但午睡時間勿超過2小時。


丙.每天飲酒限制不超過1-2份(30-60ml),且晚上7點後不喝。雖然酒精會幫助入睡,但入睡後酒精漸漸被代謝,身體反而會產生戒斷現象而破壞睡眠結構,造成淺睡、易醒。


丁.限制含咖啡因飲料,每天不超過2杯。晚上減少喝水,尤其是8點之後,以免夜尿而影響睡眠。


戊.建議運動時間為下午3-6點,因運動時段若太接近上床時間,反而因體溫尚未下降,仍處於興奮狀況而阻礙入睡。


己.調整房間內光線強弱或用遮光窗簾佈置合適環境,房間內勿放置電視 機或時鐘。亦可運用精油療法或紓壓音樂塑造放鬆環境。


(3)研究顯示針灸、穴位按壓及按摩有助於改善癌因性疲勞症,但採用輔助治療前應先告知主治醫師。         


三、注意事項: (一)運動前需評估是否有合併症或運動禁忌症,如:骨轉移、血小板低下症、白血球低下症、貧血、發燒、感染、呼吸困難、眩暈、嚴重噁心、運動失調、周邊神經病變、控制不佳的高血壓(舒張壓>95mmHg)、嚴重肌肉或骨骼疾病、3個月內曾發燒心肌梗塞或中風等。若有疑慮,應即時轉介給相關專業人員,以便根據病人狀況制訂適當的運動計劃。


(二)按摩時應避免直接在腫瘤上、與腫瘤相接的淋巴結,或疑似癌症原發部位進行按摩,骨轉移處、放射線治療部位及血栓部位應避免,而血小板低於35000- 40000/mm3的病人也不建議按摩。

 

電場療法基本上對正常細胞不起作用,因為腫瘤細胞的電學性質(導電性和電容率)與正常細胞不同。腫瘤細胞具有相對較高的電學性質。因此,腫瘤細胞對外來電場相對更加敏感。而電場療法的副作用比起化療來說非常小,尚未有任何重大副作用的報告。

電場療法的使用方式需由醫師判斷電場療法治療所需時間,經追蹤觀察後,判斷是否持續使用電場療法。

建議攝取足夠的白蛋白、維生素C、類黃酮、橄欖油,幫助身體免疫系統正常運作。

電場療法技術是由WarsitoP.Taruno教授和愛德華技術公司CTech實驗室團隊研發(IDN專利號 REGP00201200092,2012)

相關文章介紹:

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